河南省新市民文化交流中心公众号
河南省新市民文化交流中心APP

关注公众号

APP下载

首页 >> 分类信息 >>健康养生 >> 河南省新市民:流调工作有多繁琐?流调“小作文”有多难写?看完我再也不乱跑了!
详细内容

河南省新市民:流调工作有多繁琐?流调“小作文”有多难写?看完我再也不乱跑了!

时间:2022-01-13     作者:主编丨宋波 统筹|张玉良 责编丨赵丽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卫生监督观察 综合西宁晚报、银川新闻网、石家庄疾控、新华社、河南疾控

文章开头.jpg

         我们在看一份流调报告时,充满了好奇心,仿佛在窥探别人的生活。可在流调人员眼中,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。

一份流调报告的完成,是一个抽丝剥茧、极其繁琐的过程。他们需要通过几十次,甚至几百次的询问,再通过互联网、视频监控、社会信息等将这些信息补充完整,进行具象,塑造人员活动轨迹,来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提供信息。

疫情防控下,快速且准确的“流调”功不可没,可说是重中之重。只有流调人员获得真实、有效的人群信息,才能科学评估疫情动态,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。

流调就像一条短视频,描绘出主人公的点滴生活,在过去每一段时间里,你走过的路、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儿,都需要详细了解。难的是怎么让市民回忆起自己最近 14 天的行程。

接下来,就和监督君一起

看看流调报告“小作文”

是怎么写出来的?

感染者出现 流调人员就位!

当一个传染病确诊病例被发现时,往往意味着已有更多人被传染。尽快找到所有被感染者,采取隔离措施等控制传染源,切断传播途径,是传染病防控的不二法宝。流调人员迅速就位!

任务重,时间紧。流调工作的常规要求是,从接触流调对象开始,6 小时内要出核心报告,24 小时内要形成初始流调报告。

打电话:帮人们想起14天的行程

为了更完整地还原病例的行程轨迹,流调人员必须一问再问,各种细枝末节都不能放过,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无误。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,是常态。

“你几点起床?几点出门上班?楼道里有没有遇到邻居?上下班怎么去的?上班时都接触了谁?你去哪里吃的饭?有没有出去买东西?付款怎么付的?”

从流调对象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,事无巨细,引导他全部回忆一遍,记录下他去过的所有场所、接触过的所有人。

查看监控设备 找密接次密接者

“多问一嘴”很关键,刨根问底、剥茧抽丝是每名流调员的“基本功”。

做次密接者的流调,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。流调人员经常是不眠不休,没有上下班,累了趴桌子上睡会儿,手机打没电了,充电继续打,熬红了眼睛就冲杯咖啡继续干。

这么庞大的工作量中,还有一部分是“无用功”,尽管“无用”,也是工作中很重要的环节,知道“无用”,才能断定出错了,然后重新开始……

有些流调人员主要通过查看监控录像,确定和被感染者同乘电梯者、同桌用餐者和近桌用餐者。

场景一般是这样的:在没有空调且通风困难的 5 平方米大小的视频监控室里,5 名流调人员身穿全套防护装备,目不转睛盯着监控屏幕找了 4 小时,终于完成了工作。

可是,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通知,由于核心信息不准确,他们 4 个小时的工作全部白费。

没有抱怨,赶紧调整情绪,并及时改变策略,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紧盯监控录像查找新目标人群的漫长搜索过程中……

走进隔离区 和确诊者聊天

除了需要争分夺秒,流调人员还需要直面危险,也就是被传染的风险。

疫情发生后,医院和患者出没的地方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“禁区”,但流调人员无论什么时间,只要报告有“军情”,他们就立马穿上防护服赶赴“禁区”,对流调对象展开 14 天暴露时间的信息询问和收集,并对其密接者进行线索追踪。

因为要精准绘制相关人员的行动轨迹图和时序图,流调人员几乎每天都要穿梭在医院隔离区和其他高风险区,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细节,需要多次往返隔离病区,和相关人员反复沟通和确认,甚至派专人长时间驻守隔离病区,以便随时核实细节,确保信息准确无误。

根据付款记录复核 补充细节

让对方提供一份付款记录、打车记录等,结合这些记录的时间点,再次复核,一遍一遍地让对方补充细节,确定行动轨迹,形成一份初步的流调报告。

有一些场所,流调对象使用现金支付,没有任何记录,本人也想不起来。就需要交给公安部门,通过调取现场的监控录像以及到现场询问,来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同一时间出现的密接人员。

比如,病例去过一家餐厅吃饭,流调员就需要知道病例坐在哪张桌子上,周围的人多不多,有没有戴口罩,当时餐厅环境是什么样的……要多详细有多详细,然后根据线索去实地查看,通过实地的通风情况,桌子的摆放距离等信息,预判周围人员病毒传染的几率,从而更进一步划定密接者和次密接者。

筛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、什么时候上车、是否戴口罩、坐在哪个位置、有没有和别人接触这些信息还相对简单。最难的是如果病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周围人员中有“不留痕”的或是错误信息的,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逐一进行筛查。

不怕委屈 最怕群众不理解、隐瞒

但并非一切都如此顺利,也有“不会”配合或者不太配合的流调对象。

疫情防控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接受疾控、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、检验、采集样本、隔离治疗等预防、控制措施,如实提供有关情况,是每个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。然而,在具体工作中,有时候不是这样。

流调人员有时候遇到闭门羹,还是会感觉委屈。有个别人员不理解、不耐烦,甚至不接电话,有的还隐瞒自己的旅居史等重要信息。

流调工作非常严谨,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,每一个时间点都不能遗漏,还要完整衔接,不能有空档;每个环节做的事情、接触的人都要尽可能详细,必须形成完整的证据链,不能漏掉一个。漏掉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“地雷”,留下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。

并不是每一次调查都能很顺利完成,有的流调对象出于自己的隐私考虑,会对部分内容进行隐瞒;有的会忘掉某些细节,这些东西就要靠流调人员慢慢去解释、去引导,帮他们回忆;碰到情绪低落的人,还要充当心理咨询人员耐心开导……

现在,知道流调人员有多么辛苦了吧

每一份流调报告的背后

都是流调工作者熬红的眼睛

发烫的手机、昼夜奔走的疲惫
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

感谢每一位坚守在岗位上的防疫工作人员

因为你们,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战疫

也提醒大家,如果接到流调电话

微笑着对他们说一句:辛苦了~

编辑:河南省新市民文化交流中心 梁永智

电话直呼
在线客服
联系我们:
037165312338
15890187822
主任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还可输入字符250(限制字符250)
seo seo